汽车政策2020年有哪些变化?这份报告这样预测
汽车产业链长,影响面宽,从生产到使用环节受到诸多政策影响,可以说政策引导并规范着行业的发展方向与轨迹。2019年,中国车市持续“寒冬”,国家有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提振车市。
这些备受关注的政策在2020年及未来可能会有哪些发展和变化?平安证券的报告预测道,从近年来的行业政策演变方向看,全面的消费刺激政策或将不再出现,未来汽车业政策总体原则是更开放、更市场化、更环保,企业将处于一个竞争加剧的行业环境。
短期展望
1。放松限购限牌
过去两轮购置税优惠政策带来短期行业高增长,同时也会带来两年左右的消化期,目前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近180辆,全面购买刺激政策大概率不会再出现。转向放松限购、限牌等局部、结构性政策。
2。严格执行排放升级
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部分地区提前实施的是6b标准,比政策要求提前了4 年。2019年国五切换国六出现国五车型降价销售、抢装和透支的效应明显。全国范围内 6a 排放标准将于2020年7月1日执行,预计将会平稳切换,因为目前车企已经基本全部切换为国六的车型,2019年7月提前实施对行业的影响基本不会在2020年出现。
中长期展望
1。外资电池全面放开
根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11 批)》,搭载外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首次在中国获得补贴,首次出现搭载国外电池单体的车型进入补贴目录。这意味着,继2019年6月份电池“白名单”废除后,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正式向外资开放。
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将搭载获批企业生产的电池作为拿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基础性条件,此后工信部先后发布四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目录,为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建起了保护墙,此前奇瑞、上汽、长安等多家车企使用的松下、三星、LG化学等日韩电池厂商均不在列,这些外资电池企业只能暂时退出中国。
全面放开外资电池具备重大意义,外资电池巨头入局将倒逼内资电池企业降本提质,且加快全球化步伐,同时将带来大量电池产业链机会,降低新能源汽车整体成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动力电池企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预计随着动力电池开放,行业竞争加剧,低端产能加速淘汰,动力电池盈利能力降至合理区间。
2。主机厂合资股比放开
前有特斯拉在华光速设厂国产,后有股比放开后首个合资车企光束汽车成立。这是宝马全球范围内首个电动车合资项目,也是长城汽车首个合资整车企业。光束汽车是市场驱动的强强联合,光束汽车将吸收长城与宝马双方的优势技术,进行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方位合作。光束汽车开启了中外合资企业探索在华合资新模式的新征程。
打铁还须自身硬,开放时代,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在合作中求得发展壮大。随着股比放开,市场之手将在外资与自主的合资合作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立足于代工的弱势中方在合资的股权和话语权将逐步削减,而具备实力的中方将在开放时代获得更多资源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双积分成调结构利器
新能源行业主要政策为新能源补贴+动力电池白名单+免征购置税+一线城市牌照优惠。随着行业的快速增长,补贴开始逐步退坡,并且标准更加严格。
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退坡,2016年之后国补呈现逐年退坡的趋势,2018年过渡期后对高续航纯电车型的补贴有所增加,2019年补贴政策退坡幅度平均超过 50%。2019年由于补贴退坡较大,使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因此,2020年补贴退坡可能比较温和,2021年补贴将完全退出。
2021年补贴完全退出后,仍有多种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如建立充电基础设施的财税政策、提高燃油税、“双积分”等。对新能源汽车而言,目前存在痛点包括电池安全性、续航里程,价格高于相同配置的燃油车,及充电设施不完善等。因此,仍需要从产品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同进步,尽快使新能源汽车更加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