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像看一场演唱会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像看一场演唱会
正在演唱的爱斯梅拉达(中)。主办方供图
【戏剧谭】
《巴黎圣母院》从2002年首次来华时的乏人问津,到今年的一票难求,除了音乐剧市场今非昔比的蓬勃发展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阵子的大火所引发的悲剧,促使大家思考并走进剧场、以观演的方式纪念这座全人类心中无比神圣与辉煌的大教堂。而今年国内的法语音乐剧热,也让这部剧更受关注。
作为法国文坛巨擘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用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对法国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正是改编自这部小说,它首演于1998年,并于次年开启欧洲巡演,取得了巨大成功。20年来已有八种语言的版本问世,在全球20个国家演出超过4300场,它也与《悲惨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并称“法国三大音乐剧”。
初看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它的劲歌热舞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正是本剧的最大特点,剧中的一切设计都为之服务:在文本上仅保留了原著的主要情节,全剧没有一句台词,完全依靠音乐完成叙事与抒情;与一般音乐剧中包含20-30首歌曲不同,两位欧美音乐家联手为本剧创作了54首极富现代感与流行性的乐曲,它们将由剧中的7个主要角色交替完成。
与歌曲相伴的则是二十多名群舞演员穿插着现代舞、街舞、杂技等表现形式的演绎,歌舞角色的分离让演员们都能全情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以舞台后区高耸的大墙、逼真的石像为代表的舞美设计,在带给观众更多想象空间、凸显歌舞演绎的同时成为了最好的点缀。令笔者最为叹服的两个场景,一是上半场卡西莫多、副主教、菲比斯三人向爱斯梅拉达表达爱意的一曲《美人》(Belle),三人不同声线与音色交融出的美妙乐章,二是下半场卡西莫多《钟》(Les Cloches)的独唱时几位杂技演员在悬吊的大钟上方惊险刺激的“高空作业”。它竭尽一切舞台手段最大化法式歌舞的魅力与技巧,使观众仿佛置身大型歌舞演唱会现场,在这一层面上来说,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确实赋予了“音乐剧”新的含义,并成为了此类音乐剧作品的开山之作。
从年初的《摇滚莫扎特》引发的观剧热潮,到近期《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巡演的陆续开启,再加上年末即将上演的《摇滚红与黑》,今年可谓是法语音乐剧在我国遍地开花的一年。纵观这些取得了票房与口碑佳绩的优秀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重抒情而轻叙事,拥有符合当代审美的舞美和服化道设计,以及充满浪漫气息而又热情张扬的歌曲舞蹈设计,而这些特质恰恰契合了当下青年人的观剧诉求,让他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紧绷的神经能够在剧场得到尽情放松。
这些作品早期均采用了“先以剧中的歌曲打榜再演出剧目”的营销方式,使得其中本就可独立成篇的歌曲成了剧目的金字招牌,又因为在抒情性上的侧重,使得每位角色都有自己的标志性唱段,使得这些作品拥有极强的“造星属性”,让饰演各个角色的演员都能得到观众的喜爱与追捧。
“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世界进入了新的纪元。”在全剧最著名的一曲《大教堂时代》中,诗人格兰古瓦这样唱道,仿佛也预示着这部创作于世纪之交的史诗级作品,即将在新的世纪开启一段崭新的神话。此次的主办方也颇有创意地在现场发放了中文音译过来的唱词,造就了谢幕时千人同唱《大教堂时代》的壮观场景。期待《巴黎圣母院》的下一个20年,依旧如此的璀璨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