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情节喜剧:国产喜剧电影新的可能出路
值得反思的是,几部近年来相对成功的国产游戏情节喜剧,都不是原创剧本。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的两部喜剧新片《妈》和《大赢家》都选择了在线免费播放。
《妈》作为系列的第三部,给人以成熟到了油腻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系列反复借用一个成熟类型治愈式旅途片。如果说第一部《泰》还能让人耳目一新,在当年也创造了票房奇迹,《港》和《妈》就容易给人“炒冷饭”的感觉。这种借助成熟类型打造喜剧的方式从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开始,一路风生水起,事实上已经成为国产喜剧电影的一个主流操作方式,也产生了诸多佳片。但这种操作方式有两大风险:一是对成熟类型研究不透,出现类型借用失误,去年贺岁档的《受益人》就出现这个问题。二是如《妈》这样过度重复使用成熟类型,不敢创新。这两个问题目前日益突出,让这种喜剧操作方式有走入颓势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大赢家》的出现就给人带来一定的惊喜。它选择了另一种喜剧操作方式,我称之为游戏情节喜剧,其最大的特征是主要情节建构在一个假定性巨大的游戏之上,使得这种喜剧与真实生活之间拉开距离,反而具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度。
喜剧从其本质上是亲社会性的类型电影,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和反映是喜剧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游戏情节喜剧表面上看似乎不太有利于社会关怀的表达,但它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在荒诞中隐含真实,以游戏精神观照社会。巴赫金认为,游戏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袖珍的生活。同时,游戏也越出了生活的常轨,摆脱了生活的规律和法则,加诸原来的生活程式之上的是另一种更凝缩、更欢乐和更轻盈的程式。中国当代游戏情节喜剧的早期佳作就有《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大腕》等,最近几年的《西虹市首富》《来电狂响》也是可圈可点的游戏情节喜剧。
游戏假定性与真实社会关怀的分寸拿捏
对于游戏情节喜剧来说,关键要处理的就是极具假定性的游戏情节与其中暗藏的社会关怀之间的分寸是否拿捏得当,拿捏得好,会成为十分优秀的喜剧。
比如1997年的《甲方乙方》采用的“好梦一日游”,就是典型的游戏情节。但游戏中又有对现实生活的隐喻,其中精心选择的几个梦,比如大款想过苦日子的梦、女明星想过平常人生活的梦、两地分居的夫妻想要个家的梦等,都显示了创作者对当时新市民社会崛起的现实十分敏锐。游戏设定让这些梦中的故事又能极尽夸张之能事,带有很强的狂欢化特点。葛优扮演的主人公善良又狡猾,正是当时新市民的漫画形象,让观众十分亲切,将其认同为自己的代言人。正是这种以假喻真的分寸感,让这部游戏情节喜剧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2001年的《大腕》和2018年的《西虹市首富》也颇具《甲方乙方》的风范,用荒诞的游戏去处理时代的重要主题,以隐含的方式对新的社会病症进行反映和思考。
与《甲方乙方》《大腕》《西虹市首富》这些虚构性极强的纯粹游戏情节喜剧不同,于淼的两部游戏情节喜剧《来电狂响》和《大赢家》都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真实人物和情境+游戏情节的处理方式。《来电狂响》所翻拍的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提供了一个绝妙的真实人物和情境+游戏情节模式:手机游戏所引发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危机。而这种危机目前恰恰是全球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大赢家》中的“演习抢劫”也是个类游戏,并不要求真实抢银行题材环环相扣的悬疑与紧张,让影片有很大的情节自由度,但影片的人物和情境又以真实性原则来设定。这些真实人物主动或被迫进入到一种由演习而造成的游戏情节之中,从而有机会在这个集中封闭的状态中碰撞出人性与社会性的火花。其中很多“笑果”往往是在游戏情节发展的虚虚实实中产生的。
其中主人公严谨这一形象的成功成为影片现实关怀实现的关键。严谨有着清晰的性格特征和行为逻辑,他的较真和良善不仅具有现实主义典型人物的特征性,还因一定的理想性使其产生了人物魅力,能够感染环境与周围的人物,并获得观众的认同。其他与他搭配的人物也都真实可信,尤其是严谨的几个银行同事塑造得十分鲜活。官僚气十足的行长、堪称职场老油条的大堂经理等,都将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信息带到这部游戏情节喜剧之中。面对所有人的走过场、装样子的心态和行为,较真的严谨暗含着对人浮于事、弄虚作假等各种社会恶习的暗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