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观演带来新感受 像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对话(2)
业界
权宜之计尚需探索
“有总比没有好。”乐评人陈志音把线上演出理解为一种“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剧场尚未解禁的当下,“线上”是剧场艺术唯一可行的生存方式,“但我总觉得是有遗憾的。音乐会、歌剧和话剧等等都是现场的艺术,是需要互动的。台下是满场还是半场,有一百个人还是没有人,演员的反应肯定多少会受到影响。”陈志音曾从友人那里听过一句深有共鸣的话:“一流的唱片不如二三流的演出。”尽管演出现场可能总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那种“没有过电的真实”和独特的仪式感却有着无可取代的魅力。现场,仍然是剧场艺术立足的根本。不过陈志音也认为,持续几个月的线上演出的确会帮助观众养成一种新的观演习惯,未来,它被常态化的可能性很高。网络所能触及的范围和深度远远超过实体的剧场,在面向普通大众的艺术普及层面,线上演出可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找到最大的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演出如要常态化地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最为现实的营收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疫情当前,国内院团提供的现有线上资源基本都是免费的,这饱含着艺术家回馈社会的拳拳之心,但分文不取的状态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吗?做一场质量过关的线上演出,远不止在现场架上一台摄像机那么简单。为了尽可能还原现场的音画效果,国家大剧院曾在一场音乐会上动用了16支收声话筒、8米长的摄像机摇臂和机器人摄像机等设备,录制团队还要提前做好分镜头的设计,小提琴主奏时,画面不能切到长笛大管上,一句舒缓的乐句不适合频繁切换镜头,什么时候突出某个声部、什么时候突出指挥,种种细节都要对照总谱,制作成本其实相当可观。
不久前,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音乐剧《一爱千年》在线上首演时已经采用了付费模式,优酷会员价为6元,非会员为12元。对线上演出视频进行收费,在欧美国家更是常态。比如,除却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日,柏林爱乐数字音乐厅的视频资源不是免费观看的,网站平时的订阅费用从7天9.9欧元到全年149欧元不等。“演员是要吃饭的,这是艺术生存的规律。衡量一场演出是否成功,艺术标准固然要有,上座率、票房收入等市场指标也需要被参考。”陈志音说。而在回收成本、保护版权的同时,一位业内人士还表示,从业者也在通过收费尽可能减轻网络对线下剧场的冲击。“从业者不希望演出视频在网上不花钱就可以随便看,演出票的价格毕竟不便宜,他们肯定担忧,免费的线上资源会分流剧场的观众。”
“线上演出现在还处于投石问路的阶段。”陈志音觉得,剧场从业者可以利用眼下的时间做更多的规划。比如在被问及是否愿为线上演出付费时,观众刘宇和李睿的意愿都不是很高,刘宇坦言:“如果这场演出有我喜欢的艺术家,我可能会考虑花钱,20元以内可以接受,否则我更愿意等到疫情解除之后去看现场。”因此,付费模式的可行性究竟如何?定价的标准又是什么?种种问题还需要再做进一步的探讨。记者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