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绣花”般精细治理传递城市“温度”(3)
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狄梁告诉记者:“总书记十分关心社区的养老服务。当了解到我们市民驿站的养老服务窗能够提供多类服务时,他非常欣慰。”
在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老年人在书画沙龙里练习绘画(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近一年来,这家驿站的事务受理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咨询事项由原来的169项调整至188项,当场办结事项也由7类38项增加至目前的9类50项。
围绕老年人的各类需求,为老服务更加温情。“在原有的手工、唱歌、书法等课程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插花、打击乐、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等新课程。”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陈燕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要把政策落实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上海正在积极打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说,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建成180家;今年底将建成超过25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
在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工作人员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工作(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养老如“网购”般便捷已成为现实。今年5月,“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开通上线,涵盖新版养老地图、养老服务机构查询等主要功能。广大市民在这一平台上寻找养老服务,犹如在网上找餐馆、购物一样方便。
“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站点的齐头推进,‘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正在逐步构建。这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近家’和‘进家’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朱勤皓说。
志愿者“下了岗” 垃圾分类从“新时尚”走向“新习惯”
“湿纸巾居然是干垃圾?”“小龙虾是湿垃圾吗?”……今年7月1日,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不少上海市民都经历过关于垃圾分类的考题应答。
上海市虹口区宇泰景苑小区居民在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