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绣非遗传承人李素芳:让瑶绣登上国际舞台(2)
从那时候起,李素芳就下定决心,创业路上无论如何,都绝对不能欠绣娘们的辛苦钱。
造福村民
做瑶绣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的绣娘特别少,这直接影响了瑶绣的制作效率。李素芳动员老年艺人重拾传统挑花刺绣技艺,并鼓励年轻一辈学习与传承瑶族刺绣文化。
2006年10月,以贺州瑶族服饰为代表的瑶族服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瑶族人民的关注。李素芳看到了希望。
在2010年至2012年间,李素芳和广西瑶学会、广西民族研究院的专家开展了一系列“抢救性记录瑶族传统文化公益活动”,走遍了桂、粤、湘、黔、滇5个省区主要瑶族聚居村落,走访了许多非遗项目传承人,探究瑶族传统文化渊源,拍摄瑶族服饰文化。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她传承瑶族传统文化的使命和担当,强化了做好瑶族服饰传承工作的赤诚之心。
2013年5月,李素芳注册了瑶家服饰文化设计部,主营瑶族传统服饰制作、销售业务,2016年4月又创建了瑶家文化创意发展公司,并投资建设贺州瑶族服饰传承基地,每年可生产瑶族传统刺绣和织锦1万多张,生产传统瑶族服饰2100余套和手工艺品5600多件。
“不仅要带领村民传承瑶族文化技艺,更要让他们从中收获果实。”李素芳把企业资金引入瑶山村落,培养农村绣娘,助推农村脱贫致富工作。她鼓励农村妇女拿起针线进入企业工作,促进570多人就业。
八步区步头镇黄石村村民赵文英已年过六十,外出做工不便,专门在家绣花就能解决生活来源。她欣慰地说:“多亏了李素芳的带领,没想到做针线活都能脱贫致富。”
李素芳创办的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了完整的人工“生产线”,不仅带动了瑶绣经济,还促进了瑶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每年仅此一项就为黄石村增加20万元的收益。
瑶绣情怀
除了成立企业,推动农村脱贫致富,李素芳亦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支持瑶族群众传承和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
“企业批量生产传统瑶族盛装,返销进了瑶族村寨,使贺州瑶族失传多年的民间风俗得以激活、恢复。”李素芳说,比如瑶族婚礼拜堂,许多群众购买了盛装,在儿女婚礼中,重新操办隆重的拜堂仪式。她将企业生产的传统盛装以及相关舞台道具、器械免费借给各个村里的民间文艺团队使用,让村寨的民间文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李素芳看到瑶寨里的80后、90后女孩很少研习女红,瑶绣也濒临失传,不禁忧心忡忡。2016年,在当地教育、民族、文化等部门的支持下,她在黄石村创建了贺州瑶族刺绣技艺传承基地,平时与母亲等绣娘一起义务为村里的孩童传授瑶绣技艺,讲解每个精美图案背后流传千年的瑶族民间故事,引导越来越多的山娃子爱上了瑶绣,加深对瑶族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