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传统文化的“根” 全国文化先进县漳浦县走笔
漳浦县剪纸协会组织非遗传承人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省级非遗传承人陈燕榕老师在漳浦县第二实幼传授剪纸技巧。洪锦城 摄
秋日里的漳浦,风光旖旎。上千年传统文化的沉淀,更让这座县城更具魅力。一路追寻,“文化漳浦”展开一幅多彩画卷
开漳圣王陈元光,“一代完人”黄道周,“两帝师”蔡新、蔡世远,“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蓝鼎元等著名历史人物与这片土地有着不解之缘,孕育出黄道周文化、两帝师文化等传统文化;
漳浦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漳浦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剪纸)之乡;漳浦加入“中国书法之乡”的行列,成为我省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
大车鼓、竹马戏、妈祖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呈现出百花竞放春满园的喜人局面。
近日,记者走进全国文化先进县漳浦县,实地探索该县地方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奥秘”。
守护文化载体勾连城市记忆
漫步漳浦府前唐街文化街坊,那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红砖、燕尾式屋脊等富有传统闽南风情的元素不时映入眼帘。
“假期带孙女来这儿走走,希望孩子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漳浦传统文化脉络。”土生土长的“老漳浦”洪东明告诉记者,府前唐街记录着漳浦的故事,承载着几代人成长的记忆,更让乡愁有了寄托之地。
漳浦府前唐街以“故里唐城、古邑街坊”为核心,“面子”修如旧,在原址上相应恢复漳浦古县衙、文庙、城隍庙等连成一片的大规模闽南古建筑;“里子”传精神,将打造成一座“故里、唐城、古邑、街坊”的巨型综合体,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功能。县住建局高级工程师柯漳明告诉记者,该项目目前完成投资约1.1亿元,其中漳浦文庙、蔡新府第、城隍庙景观广场、府前埕景观广场、旧县衙重建工程已完成建设。
“漳浦在保护传统文化上下足了功夫,不仅加快恢复古建筑,还通过县镇村三级层层签订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建立文物安全巡查制度等举措,着力推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同时,在全县3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安防监控系统,加强文物的技术保护监管力度。”县文体旅局主任科员李志鑫介绍,全县目前拥有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
文化兴,鹿溪公园、道周公园、印石公园等6大文化主题公园落成;设施全,占地501.29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县文体中心正抓紧建设;投入足,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多方保障,多措并举,使得传统文化的触角延伸到漳浦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