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破解企业复工难有路可循(2)
记者:如何妥善处理疫情影响下一些企业复工难的现实问题?
赵来军:当前,复工复产迫在眉睫。从对各地和企业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尤其是非疫情严重地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工作思路,统一思想和行动到中央的最新决策部署上。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要干实事、敢作为、敢担当,杜绝采取过激、无效、走形式的防疫措施,尽早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边防疫、边生产措施,及时主动解决企业复工中的问题,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具体来说,省、市、县应根据本地疫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鼓励企业复工的措施和方案,不要搞全省、全市、全县“一刀切”政策。各地区应统筹制定分类分批复工方案,加强省之间、市之间、县之间的协调,并加强与上级交通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信委、商务委等职能部门沟通,从全局出发,做好人员、物资有序、安全流动。
应推动各类企业有序复工,除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城乡运行、医用物资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生产、饲料生产、市场流通销售等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企业立即复工外,也应支持其他符合防疫条件的企业有序复工。
政策制定上,应加大对企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减轻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尤其重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的支持。除国家层面的普惠支持政策外,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另外,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机构除加大通过电子政务提供服务外,应加强现场办公,及时响应企业需求,加快解决企业复工中遇到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还应加大科学防疫宣传,消除民众恐慌对企业复工尤为重要。
对企业自身来说,首先,非常时期企业应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调,推动产业链正常运行,释放市场需求。其次,此次疫情对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或将造成一定影响,企业应更加重视拓展国际市场,缓解国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继续巩固中国“世界制造中心”地位。最后,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企业也应进一步增强疫情的防控能力,防止产生聚集性疫情。(本报记者 李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