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被“唤醒”能否迎来拐点
3家共享单车平台提供的大数据显示,随着全面复工复产,选择使用共享单车骑行满足必要出行的市民显著增加。近期用户骑行时长和距离显著增加,平均单次骑行时间均超过10分钟,长距离骑行订单(3公里以上)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
---------------
在单位要求到岗的第一天,90后张然选择骑共享单车去上班。
从张然家到单位没有合适的公交或地铁线路,疫情暴发得突然,张然还没来得及学会开车,他日常通勤所依赖的网约车就“停业”了。在等待了10多分钟叫车未果后,他果断戴上口罩和手套,下楼扫码单车。
骑单车总共花了20分钟,这与之前乘坐网约车的通勤时间大致相同。张然说,那几天马路空旷,只在经过公交站时偶尔能看到一两个等车的人,还有几位和他一样骑着共享单车去上班的“同路人”。
随着各大城市陆续复工复产,如何通勤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公共交通工具空间密闭且人员混杂,共享单车成为很多人短途出行的首选工具。疫情之后共享单车行业会迎来新的拐点吗?
承担着城市公共交通“毛细血管”作用的共享单车在疫情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疫情防控使不少市民选择了自主性较强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企业也趁机推出活动拉新、提升用户活跃度。
哈单车相关数据显示,疫情期间骑共享单车外出求医的人数上升,外出采购的单车骑行量也有所提升。1月8日至2月5日期间,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国内多个一二线城市,超市、农贸市场等地点附近共享单车骑行量占比上涨约5%。并且,3公里以上的骑行量占比增加。
哈单车数据分析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疫情防控期间的骑行需求数据来看,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补充,共享单车在疫情暴发之后,为普通民众尤其是抗击疫情一线人员的日常必要出行需求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月中下旬,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共享单车需求量持续上升。为了保障车辆供给,北京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要求各单车企业在总量调控范围内全量投放,同时在疫情期间不允许随意涨价。
与此同时,为争夺用户,共享单车“三大巨头”公司推出了各自的骑行优惠活动。
美团单车于2月24日推出“复工骑行周”,向所有新老用户发放7-14天的免费骑行卡,并将原计划于3月1日截止的活动顺延一周;哈单车也推出复工福利:自3月2日起,持有哈单车骑行套餐的用户(次卡除外),可免费领取1张7天骑行卡,其他用户可获得7天内7次免费骑行,免费骑行福利持续至3月8日;青桔单车同时跟进,宣布在1月20日至2月23日期间持有青桔单车30天以上的付费用户,可在3月8日前领取1张14天的免费骑行卡。
3家平台提供的大数据统计显示,随着全面复工复产,选择使用共享单车骑行来满足必要出行的市民显著增加。近期用户骑行时长和距离显著增加,平均单次骑行时间均超过10分钟,长距离骑行订单(3公里以上)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其中,青桔骑行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的单车骑行量增长更为明显,较春节期间环比增长3倍。
实际上,在提升用户规模方面,各家共享单车企业一直颇费心思。
早在2017年,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为首的摩拜和ofo为争夺用户推出“1元包月”“免费骑”等活动“烧钱买市场”,然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消耗战后摩拜被美团收购,ofo负债累累黯然离场。
大洗牌后的共享单车市场渐渐步入有序化时代,各地政府不断出台单车管理政策,对城市单车投放增量进行了重新计划,单车企业也将主要精力投入运营变现方面,逐渐增强“自我造血能力”。2019年,单车企业相继涨价,共享单车从此告别了1元每小时的时代。
此次疫情期间骑行数据的增长,让共享单车企业看到再次扩大业务规模的希望。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3月4日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对于共享单车来说,特殊时期培育了新的用户市场,加速了新用户使用习惯的养成,疫情推动了低频用户向活跃用户转移,活跃用户转化为高频用户。复工过程中,相较公交和地铁,单车的客流回复速度更快,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在不断地复苏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