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成这件“小事”,需要改变整座城市
猪吃的是湿垃圾,猪不吃的是干垃圾……近期,一段“猪分法”成为网友进行垃圾分类的“救命”口诀。为了搞明白垃圾分类,猪也被拖出来帮忙。
7月1日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的第一天,有位早餐店员工将餐巾纸丢进厨余垃圾中并且拒绝改正,执法人员当即对其罚款50元,这极具历史意义的第一张罚单就此产生。当日,上海执法人员共教育劝阻相对人881起,责令当场或限期整改623起。
在上海实施“史上最严”垃圾分类只是开端,住建部日前宣布,全国46个重点城市都将逐步实施垃圾分类。中国城市的“垃圾革命”正在逐步推进。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不分不行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汤啸天表示,垃圾分类是城市建设长跑的起点,既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在考验着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为什么城市需要进行这场“累人”的长跑,市民需要经受习惯养成的考验?原因在于城市生活垃圾已经不分不行。
从数量上看,大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确实多,“垃圾围城”并不是危言耸听。
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年报显示2017年,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194.4万吨,而垃圾产生量位居前十的城市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总量的28.2%。
而从处置上来看,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污染问题的一个必然选择。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生活垃圾本身就是一种环境污染,而减少的途径不外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还有最后的无害化。而处于源头的垃圾分类是减量化的关键,并为后续的再利用、资源化提供可行性。
温宗国表示,“我们过去无害化的方式,就是焚烧或者填埋,但其实焚烧会产生炉渣、飞灰等二次污染,填埋也会占用土地和产生渗滤液。分类之后,需要进行填埋和焚烧的垃圾量就会显著减少,垃圾的杂质含量也会降低。把不同品种的垃圾分质分类后,才能够进一步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