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统文化吸引定居北京 她用琴乐帮助失眠者
被传统文化吸引定居北京,潜心研究琴乐治疗
风美茵 用琴乐帮助失眠者
年龄:54岁
身份:中医心理学博士
风美茵推门进屋,第一件事就是点上一炷细香,淡雅的香味立刻弥漫在整个房间。风美茵租的房子是北京怀柔一处公寓的最高层。透过窗户,可以望见怀柔北边层层叠叠的燕山山脉。
不大的屋子被各种物件塞得满满的,澳大利亚的木雕风铃,马来西亚的蝴蝶标本,西班牙买的中国丝绸画,英国的油画,关于中医、音乐、心理学和国学的一千多本书,一扇绘着成群黄蝴蝶的暗绿色屏风,一把出自制琴名家的古琴。这些东西仅仅从香港运到北京,邮费就花费了10万元。“这些都是我心爱之物,一件都舍不得丢。”风美茵说。
风美茵是香港注册中医医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中医心理学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中关于古琴音乐对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开启了古琴音乐疗法的学术研究,目前定居怀柔潜心钻研古琴音乐疗法,“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吸引我回来的”。
爱好古琴研究琴乐疗法
焚香抚琴,一只喜鹊落在窗沿,屋内的人起身看它,它又飞走了。风美茵正在做的一件事,是把香港的经典流行歌曲谱写成古琴谱。有Beyond乐队的《光辉岁月》、许冠杰的《沧海一声笑》,流行港乐配上古琴的悠长音色别具韵味。
10年前,风美茵从香港来到北京,攻读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心理学博士学位。
来内地求学的缘由,是她在香港从医15年过程中,接触的很多香港年轻人因为学业、工作、感情等遭遇,出现精神紧张、压力大、自尊心受挫等心理问题,患上抑郁症、失眠症,这让她萌发了来北京寻找中医心理治疗的想法。
古琴正是那时候买的,琴身黝黑发亮,背后刻有一副对联“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造琴的匠人为琴取名“古风”,“风”字与自己姓氏相同,风美茵感觉投缘。
刚到北京,风美茵住地下室,不会讲普通话,不习惯北方干冷的气候,此前没见过黄沙漫天的沙尘暴。风美茵心情郁闷,为什么要放弃香港优渥的生活,来北京过苦日子呢。
风美茵信步走到中央音乐学院旁边一个小唱片店,店里的音响在播放古琴曲《流水》。当时风美茵不知道这首曲子,只是顿时对这首曲子着迷了。她问店老板是什么曲子,店老板回答说,是天上音乐,是送到太空中播放的音乐。
风美茵买了CD,回到家天已经黑了,顾不得其他,把唱片塞入CD机,《流水》从耳机中倾泻而出,风美茵感觉虽然身处地下室,心里却好像升到了天上。
曲子听了一夜,第二天,风美茵就起身去了中央音乐学院求师。从此以后,古琴、中医,两者就像是风美茵的生命,“我仿佛遇见了自己的‘天命’”。
风美茵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古琴音乐对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在博士论文的研究过程中,风美茵通过香港的诊所,招募了215例失眠病人,从中找出符合原发性失眠症的120例患者。风美茵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一组采取语言诱导心理治疗,一组采取中医心理学的古琴音乐疗法,一组是语言诱导+古琴音乐的双重治疗,另外还有一组空白的对照组。
结果表明,语言诱导组、古琴音乐组、语言诱导+古琴音乐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统计数据的平均差值有更多下降,证明三种非药物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失眠。
2013年博士毕业后,风美茵回香港继续经营中医诊所。2017年,风美茵为了潜心研究琴乐治疗,为更多的患者带去福音,她关掉了自己在香港开了十多年的诊所,背上心爱的古琴返回北京定居,“北京有更好的文化氛围,让我去潜心研究”。
夜大学中医办自己的诊所
与中医结缘,要从风美茵年轻时的一段经历说起,当时风美茵从事导游工作。1987年,她带外国人旅游团来北京。一位美国老太太发高烧,风美茵把老太太送到中日友好医院看病。老太太提出要看中医,要针灸治疗,因为当时美国流行中医,却很难有好的中医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