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路恒科技网

走访30家餐厅调查公筷使用 食客拒用因“太麻烦”(2)

栏目:新闻丨时间:06-10丨来源:北京青年报丨作者:luheng

  三里屯商圈和团结湖附近都聚集着不少餐饮门店,但北青报记者一圈转下来发现,基本没有商家在墙上、餐桌等显著位置张贴醒目的公筷公勺倡议海报,也未有摆放相关提示标识牌等。

  调查

  3天随机采访百组路人

  “太麻烦”成拒绝高频词

  “我赞同使用公筷,但是特别难执行。”28岁的高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认为在家里吃饭是一大家人温馨和睦的体现,家人之间使用自己的筷子相互夹菜非常普遍,如果也分公筷老人心里可能会不舒服。如果是在外面和朋友聚会,同样会面临情面和效率等问题。

  北青报记者先后3天选取了100组路人,对其进行了街头采访。从结果来看,在家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别为“一家人没必要”“不习惯”“太麻烦”,而外出就餐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别为“餐厅没有主动提供”“大家都不用”“不习惯”“亲朋好友没必要”。

  对此,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务部院感办兼传染病管理科主任黄靓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新冠疫情期间,有些病毒感染者是通过聚餐或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人群往往是整个家庭、整个家族。围桌共食、不用公筷,这种就餐方式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给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除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其他传染病如慢性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都存在家族聚集性的特点。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发达国家发生率通常低于30%,我国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为40%-60%,且各地区分布不均,呈家族聚集现象。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口-口(共用餐具、洁具)传播,如果家中亲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可能会在合餐的时候发生传播,致使其他家庭成员感染。

  黄靓表示,很多人以为使用公筷,是防止别人把病传染给自己,其实使用公筷最大的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比如一家三口中,有人有幽门螺杆菌,只要患者使用公筷,即可切断传染。

  此外,儿童常见的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的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

  建议

  公筷、分餐应和

  “饭前要洗手”一样宣传

2020-06-10 15:11 发布 丨 人浏览

热点推荐

微信
公众号

微信扫码,即可关注

意见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