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操控或成真 让飞机上天,动动脑就行(2)
“对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来说,任何‘黑科技’都并非天方夜谭,因为他们研发的是10年后的技术,他们并不急于一时成败。”在黄肖山看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支持的很多科研项目都非常超前。
如今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对外宣布正在研发的脑-机接口技术,早在10年前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就已投入力量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支持的很多项目,都是以破解大脑工作机制为目标,以期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医疗、军事等领域。
“他们推进的研究,将不仅强化美国军事力量,还能惠及医疗技术。比如,若科学家破解了人体大脑的工作机制,那么以后医生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时,只需了解致病机制,根据该机制采集大脑相关信号,就能给予相应的治疗。”黄肖山说。
“近年来,微尺度神经接口、高质量微电极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脑机‘无缝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相信在未来几年该项技术将会迎来重大突破。”许敏鹏预测道。
会出现哪些技术风险 或陷入科技伦理发展困境
未来几年,脑-机接口技术似乎将成为现实,但技术的进展,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科学界以及公众在伦理方面的担忧。
世界科技史上,伦理问题曾不止一次引发过巨大争议。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2010年,“试管婴儿之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罗伯特爱德华兹才获得诺贝尔奖。而后经过30多年的实践,辅助生殖技术才通过伦理验证,得到公众认可。
诚然,科技发展离不开伦理环境,在技术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时,必须要有相应的科技伦理来规范。脑-机接口技术是否会对人体大脑造成损伤、是否有感染的安全风险、是否会侵犯隐私?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人们对于这一“黑科技”的担忧。
正如我国著名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在2019中国计算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对媒体所说:“我们对人脑机理的探究是必要的,但这种技术路线是危险的,如果技术被滥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的确,尽管脑-机接口技术能给我们带来福祉,例如它能帮助神经肌肉障碍患者恢复基本的交流控制能力,但与该技术相关的神经技术风险仍处在未知和不可控的状态。举例来说,侵入性微电极阵列等设备,可能会带来大脑组织反应或感染等风险。”许敏鹏对记者说。
许敏鹏提出,为了降低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研究人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身处地地为使用者考虑,最大限度地发挥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对人类的正面作用,并把风险降至最低。具体来说,在对相关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试验前,相关工作人员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多学科的协作评估,明确该技术对人类身体、心理可能造成的风险并给出处理应对措施,准确、客观地对待出现的问题并如实报告研究结果等。
“监管制度不完善,常会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带来伦理问题。”许敏鹏认为,规范技术发展,不仅要靠从业者自觉,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规则,全程记录实验过程,一旦发生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