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保论坛台北召开 专家盼加强水下考古合作
汇聚两岸多位水下文化资产保护专家的“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化资产保护论坛”及实地考察活动于7月13日至18日在台北、澎湖等地展开。
本项系列活动系两岸2008年共同搭建的学术论坛,在两岸间轮流办理,旨在探索各阶段文化资产保护工作所关注的课题并加强往来与合作。今年论坛由台湾方面邀请,首度以“水下文化资产之保护与合作”为题。
两岸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相较于海外都属晚近。大陆始自1987年,台湾则从1995年萌芽。如今,方兴未艾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被两岸专家学者公认为最具潜力的范围,合作面向宽广。
本届论坛期间,大陆方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南海I号”考古队长孙键、甲午战舰“致远”号与“经远”号考古队长周春水,与台湾方面“中研院”院士臧振华、位于高雄的中山大学荣誉讲座教授邱文彦、淡江大学教授刘金源、台中科博馆科教组专家刘德祥等人,共提出了11篇专业报告。
臧振华以“十年磨一剑”为题,阐述台湾水下考古历程的特点与亟待努力之处;孙键以“南海I号”为例,介绍这艘南宋沉船整船出水保存的始末与挑战;周春水指出“甲午沉舰水下考古调查对于推进近代史等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并期待两岸能共同策划相关展览展示;刘金源以人才培育专长,就如何培养及留住符合水下考古专业需求的新生代提出观察;刘德祥举瑞典17世纪沉船瓦萨号出水后保护工作的不易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带动对于水下文化资产应该出水进博物馆展示或水下现地保存的思考。
全台各地有14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潜水专业人员、研究社团、地方行政管理人员出席,反响热烈。
论坛上,两岸专家逐渐形成共识,希望在水下考古人员培训与养成、海洋科技运用、水下博物馆与水下遗址公园建设、水下资源调查研究、修复技术与教育展览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广大水域下的文化资产保护工作发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促进作用。
此行期间,两岸专家还前往澎湖参观水下工作站、姑婆屿博卡拉号沉船纪念碑、吉贝屿石沪群、目斗屿灯塔、西屿灯塔等,实际考察澎湖群岛水下文化资产目标并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