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非遗绝技飞钹集舞蹈、音乐与杂技表演于一体(2)
飞铙钹表演艺术,传承方式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由于资料的缺失,这一过程中,不但自身技艺得到锻炼,而且视野得到拓宽,加上对戏钹技艺的深刻理解和极强的悟性,不但传承了老一辈飞钹艺人的传统技艺,而且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有所完善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技法。
飞钹艺人目前还掌握着铙钹的多种技巧:弄花、大抽、虎翻墙、单背、双背、披翔、赶竹、过五指山、过五官、双接竹、刀枪、弄锣、咬钹、上大人、软竹等等。
飞钹与南音、布袋戏、木偶等一起被称为“民间十八种艺术”。掷铙钹表演时间较长体力消耗大,通常由两人轮流进行。传统的表演动作除“转钹”“飞钹”“绕钹”外,还有“拿大顶”“耍草帽”“耍球”“托酒瓶”“钻火圈”“高竿顶钹”“踩高跷”等种种高难动作,演出惊心动魄。在表演程式上,掷铙钹除开头的“请钹”“推山”“击擦钹”“右轮钹”“抛钹”和结尾的“直如送”“诱包子”为固定顺序外,表演者可随意选择动作即兴表演。表演除了打击复杂的节奏外,还要表演出上下翻飞的动作,表演动作变化繁复,无固定台位,无固定调度,演员或正位,或侧位,时而从左到右,时而从上到下,时而从前到后。铜钹上下翻飞,有狮吼龙吟之势,万马奔腾之威。表演过程中主奏、伴奏乐器虽然形态、击法各异,但节奏统一,韵律和谐。表演时根据乐曲情绪不同,所表演的动作也不相同,时急时缓,任意发挥,起烘托作用。
飞钹不仅是表演的道具,也可作为武器杀敌。龙海常春岩第二十世传人释妙兴,戏钹武艺精通,镖和铜钱用手随发出百发百中,可在几十步远入木三分之二。明代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山时,东山香花僧与当地的军民一道,不畏强暴、抵御外侮,曾用飞钹和镖钱制敌,令倭寇败逃。
至今东山香花僧人在做“和尚戏”中,仍保留一项带有杂技性质的掷锣钹和镖钱等动作刚健有力、技术性强的南少林武僧表演项目。
抢救保护 传承创新
常春岩历代多出高僧,其中以妙通僧人最为著名。传说他们武功精湛,练就一身轻功,能脚踩水田间的稻茬过田地,不沾一点泥水;能踩在瓷茶壶上戏钹。如今,常春岩每逢佛祖生日,常春岩第二十二代弟子甘亚瑞等僧人表演的弄花、大抽、虎翻墙、单背、双背、披翔、赶竹、过五指山、过五官、双接竹、刀枪、弄锣、咬钹、上大人、软竹等多种戏钹绝活,让濒临消失的绝技得以抢救、保护和传承。
一副百年铜钹已在甘亚瑞手中传承了35年,铜钹上的补丁盖住了历史尘封的记忆。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所有常春岩佛门弟子聚集在一起,文僧人在佛祖前诵经,武僧人表演戏钹、杂技等,令人击节赞叹。漳浦佛昙镇后许村的陈氏“绝活世家”在当地是家喻户晓。年近五旬的陈忠平是漳浦陈氏“绝活世家”的第二代传承代表,不仅完整继承了其父陈木火老先生各式各样的“绝活”,还不断创新出新“绝活”,研究出“演金”一百零八般招式,即借助传统的金属演奏乐器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技艺表演,包括“踩壶轻功”“鼻子吹功”“狮咬球”“抱佛印”“带钹起竹”“过五指山”“过五官”“双接竹”“咬钹”“上大人”“软竹”“单抽”“虾蛄戏钹”“树叶吹奏”“木偶绝技”等,大大丰富了“绝活世家”的表演样式,且表演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