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协作: 彰显文化自信 让文化名片持续闪亮(2)
文保协作 让文化名片持续闪亮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
国家文化公园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国家或国际意义的文化资源、文化精神或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解决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错位问题,在不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下整合资源,推出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形成多赢局面。
很多人印象中绵亘蜿蜒的雄伟长城,只是八达岭、居庸关、山海关等保护得好的几段而已。这些地方文化遗存保存较好,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大多数长城段由于受自然侵蚀、开发过度、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或被风沙掩埋、或杂草丛生,保护堪忧。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就是通过梳理,把隶属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历史文化和遗产进行统一规划,打破部门和地域限制,建立起有效的跨区域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协同发展、整体保护。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涉及15个省区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涉及8个省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15个省区市,跨区域协作需要从点到线的资源整合,而且每一个国家文化公园都应该有自身的定位,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精神内涵,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使其焕发新时代风采。
例如,大运河是跨越南北的线性世界文化遗产,在彰显国家文化形象整体性的前提下,还需把沿线从京津到齐鲁再到吴越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展示,既要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要防止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长征线路历史遗存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红军走过的很多地区是少数民族文化富集的区域,在呈现文化多样、物产丰饶、民族风情等方面具有优势,这是一条从东南到西北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廊道,“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基于国家文化公园独特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衍生品开发,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公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文化遗产和当地的居民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人文底蕴、保护价值正在于人的参与尤其是当地人的参与。很多文化遗产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调动当地人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文化扶贫的作用,毕竟与当地人的闲聊正是文化遗产最生动的解说词。(党云峰)
打造文旅融合“国家队”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既是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最璀璨的明珠,也是未来国家文化公园进一步推进的“先行军”,涉及众多省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