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业的“抄袭”纠纷,究竟谁说了算?(2)
年前,公司90后助理气呼呼地发出一系列商品图片,说怎么可以抄得这样赤裸裸?一看竟然是国内业绩领先、低调敬业的一个女装品牌,但图片上几乎每一款都有国际大牌的身影。公司曾多次推荐该品牌,希望其他客户多多向他们学习。而眼前这些图片却完全毁了对该品牌的三观判断。
当市场天天在提醒关注研究90后消费市场时,可曾意识到这群体除了独立个性的生活方式,在品牌的认知上也相当专业?他们深知每个热门品牌的价值观、特点和爆款,而且内心容不下任何的欺骗,觉得很Low。涉事的女装品牌近几年正转型“年轻化”,产品的性价比一直是其良好的口碑。然而,如此抄袭的行为是否能让新主力消费群体视若无睹呢?
消费者的价值观
这个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曾在一个知名的定制鞋履品牌定制高跟鞋。品牌的服务可以说是无可挑剔,舒适的环境,一目了然的流程,丰富的皮样和款式的选择,精细到1/4码的尺寸,都享受到真正的VIP服务,对最后鞋子的方案也爱不释手。
然而,就在确认订单的时刻,定制顾问突然说了一句:您要不要把鞋底换成红色?当时心里一顿,然后很严肃地对她说:不要,我不想让人家误会我在穿ChristianLouboutin。虽然内心理解对方的“好意”,但对品牌的印象一下子打了折扣。
所以,消费者对“抄袭”的裁定标准是什么?是品牌特有的身份标识(BrandIdentity):logo,图案,风格,价值观......。当品牌的身份有鲜明的特点,并受到粉丝乃至大众的认同,自会得到市场的维护,无论是否有法律的背书。
例如小CK,这几年在年轻人群中火得不行,店铺里经常像自由市场一样热闹。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知非常明确:小CK,宇宙大牌潮流落在民间的孪生姐妹,乍看之下像大牌,但又有自己独门亮点,关键价格还很美好。小CK一直借鉴国际大牌的设计元素,但最终产品一定以自己的品牌形象亮相市场,高性价比获得一片叫好。
而没有明确的品牌身份,品牌哪怕有一定的市场美誉度,关键时刻消费者也无法表明立场来支持。如果要做成“国际大牌”,消费者对品牌身份更有严格的认同要求,CELINE的突然转型遭到全球粉丝的吐槽,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最新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的市场成长已进入统一时代,中国的消费市场不再晚于西方,中国的主力消费群的眼界已趋于全球化,对品牌和产品的认知更加专业。这是一件好事。在市场产品同质化的时代,想要突围,品牌必须积极探索,聚焦在自身的品牌身份建设上,而产品是展现品牌价值的成果。产品每季都会变,唯有品牌价值是永恒。
服饰品牌的竞争不是短时对抗赛,而是长期竞技赛!竞争的关键既是“品牌力”。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菲比学荟与交大海外学院战略合作,特为中国时尚产业定制了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品牌战略系列课程来一起交流学习。希望在国内不再看到为了产品“抄袭”而纠缠不清,而是一个个独立创新有个性的中国服饰品牌屹立在全球的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