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留白增绿 展示新画卷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展开新画卷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展开新画卷雍和宫是北京著名的人文景点。如今,游客前去参观游玩并不会觉察到任何不便。而在4个月前,雍和宫大街北口东侧约100米的路段,没有人行步道,人与车、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道是这条重要轴线上常见的混乱景象。经过一系列改造提升后,雍和宫周边交通已有良好的秩序。
东城区是整个北京市拥有历史文化街区最多的区。像雍和宫大街这样的历史街区,东城区有18.5片,面积达10.35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1/4。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阿琳在崇雍大街综合提升工程中调查发现:周边社区存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等现象。这也是东城作为核心区老城所面临的痼疾。
经过改造,城市顽疾被逐个破题。7月,雨儿胡同居民陆续搬回修缮后的新家;8月底,崇雍大街三期改造工程竣工,原先没有步道的马路多了宽达两米的人行步道和3米的非机动车道;9月3日,二环边的安德城市森林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老城铺就的新画卷正缓缓揭开。
腾笼换鸟,“和而不同”复兴现代老城
在人流如织的商业街南锣鼓巷,东西两侧盘桓着16条鱼骨状胡同,全长343米的雨儿胡同就是其中之一。曾经,住在这个胡同的居民忍受着冬天浴室漏风,大雨漫淹时得用水泵排水,腿脚不便还要走300米上公共厕所的境遇。
腾出空间是第一步。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办事处主任张黎介绍,东城区根据居民诉求,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设计“申请式腾退”政策,分方案改善外迁、留住居民生活,探索“共生院”新模式,由各家自主决定去留。
“都不能用满意形容,我太知足了,超出我的想象。”当55岁的刘万兴回到修缮后的家时,他的脸上堆满笑容。
街道按照“一院一设计、一户一方案”的原则,尊重刘万兴的意见,将封闭式厨房改造为开放式,在厨房卫生间加装无障碍设施;以公租房价格租下西侧单间,让他23岁的女儿有了自己的空间;另外,拆除7平方米的自建房改成小花园,使居住面积从18平方米扩展到36平方米,实现了老北京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的惬意。
目前,雨儿胡同已拆除违法建设160间,建筑面积1446.1平方米,让户均住房面积由不足25平方米变为户均110平方米,整出院落公共空间,让老胡同里的街坊过上了现代生活。
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崇雍大街周边商户居民也能进行“菜单式选择”,仅门窗样式,就有红边抹绿套方、黑边抹棕灯笼锦等48种设计可选。由北至南,四合院、中式铺面房、民国风、新中式建筑风貌穿插变换。各类杆牌由233个缩减到79个,电箱电线归并隐蔽化。居民纷纷反映:“眼前的感觉更好了,蓝天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