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留白增绿 展示新画卷(2)
崇雍大街改造项目负责人钱川介绍说,复兴老街区风貌最大限度保护有价值的旧材料和旧构件,修旧如旧。改造时旧材料利用率超过80%,每一块旧砖旧瓦都被保留利用,以此来留住老北京的“细胞”。
留白增绿,让城市拥抱森林
抬头是银红槭、银杏乔灌木,稍矮处狼尾草、醉蝶、松果菊缤纷交映,地面覆盖崂峪苔草、萎陵菜、绣球……从安德城市森林公园西主门步入,丰富的植物让人眼花缭乱。
在北中轴与北二环交界处,北至安德路,西邻鼓楼外大街,总面积1.6公顷的城市绿地9月3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绿地在北西南三个方向各设两个入口,方便市民进入。沿500米的步行道走一圈,雨水花园、昆虫旅馆、布桩广场依次排布,它们既是自然生物的栖息地,也让附近市民有了休憩玩乐之所。
以前,各类餐馆、小摊贩聚集于此。今年3月,腾退清出7000平方米的面积,让森林走进城市,野趣盎然。
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褚玉红介绍,公园采用了“异龄、复层、混交”的种植手法搭配布局;与南侧变电站有机融合,集中建绿;与滨河绿道进行景观连接,完善慢行系统,提高了公园的可达性。
23岁的刁欣竹来到公园,与自己5个月前亲手栽种的银杏树合影。她从单位步行到公园只要两分钟,“以后散步放松更方便了,尤其看着自己种的树,特别开心”。
2013年至今,东城环二环城市绿道新建道路5公里,改扩建3.5万平方米的便民休闲广场,建设37处便民亲水平台,4处便民驿站和16处休憩亭廊,新植3万多株乔灌木和15万平方米的地被植物。
“以前大爷下象棋都没有阴凉,游客逛完景点也没处歇”,钱川注意到这些问题,在改造时坚持“还绿于民”,“儒道禅韵”“慢街素院”等散落在街巷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让人离绿更近,点缀出一个个充满古韵的歇脚地。
“非遗天天见”,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位于东城区永生巷4号的北京三露厂,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大宝化妆品生产厂。现在,中外珐琅美术馆馆长朱景优在这里教市民“点蓝”,待烧制完毕后,市民就能把自己亲手做的爵杯状珐琅器带回家。
三露厂如今已化身为国内首家非遗主题的文创园区“咏园”,它整合了国内的非遗资源与国内外的设计资源,为非遗的创新转化提供全产业链平台。中国玉雕大师张铁成、凉山彝绣非遗传承人阿牛阿呷、著名设计师劳伦斯许等人的身影都能在此处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