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这么多防蚊产品,为啥还是被叮得满身包?(3)
栏目:健康丨时间:07-29丨来源:南方日报丨作者:luheng
事实上,早在一年多前,陈晓光就曾带领研究团队从实验室验证了温度会显著影响登革热病毒在蚊媒体内的感染力和传播力,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前沿微生物学》杂志上。
“为何南方登革热病例多于北方?即使同在南方地区,不同城市的登革热流行差异为何也这么大?”自2014年广东爆发登革热疫情后,陈晓光就猜想,温度或不仅影响蚊媒种群的密度,还可能影响病毒在蚊媒体内的活跃度。
实验果然验证,温度显著影响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的复制和传播力。当温度低于20℃时,登革热病毒通常不能在蚊子体内形成感染和传播。因为病毒在蚊子体内的外潜伏期需要1014天左右,只要有一天温度低于20℃,则可能阻断病毒在蚊子体内的传播链条。
“这一结论对未来登革热防控或有借鉴。目前,登革热预警体系主要依靠蚊媒密度,未来在大数据支撑的预警预报系统中,可将温度也作为一个重要因子纳入,当预报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时,可以发出预警,加强防控;当温度低于20℃时,也提示大规模的流行即将结束。”陈晓光说。
但由于登革热至今未有特效药物和疫苗,陈晓光认为,对付它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防蚊和灭蚊。“目前,经过科学研究证实的‘招蚊子’因素有爱出汗、体温比较高、呼吸比较急促、患脚癣、爱化妆、穿深色衣物的人。可以通过勤洗澡、减少出汗、着浅色衣服等方法减少蚊虫叮咬;家居可以安装纱窗、纱门、蚊帐来防护;户外活动、郊游登山时尽可能着长衫,裸露的皮肤可涂抹一些蚊虫趋避剂;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改善环境、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陈晓光说。
因为雌蚊会把卵产在水中,从蚊卵到孑孓、蛹再变成成虫的7天到10天,整个过程也都是在水中完成,因此清除积水是“斩草除根”式的防蚊方式。
(刘倩希对本文亦有贡献)
2019-07-29 15:47 发布 丨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