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省下看病钱 冬季养生就这么干
编者按: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研究人员曾使用经济学模型,首次估算出户外活动可为全球节约6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2万亿元),其中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以及由旷工、工作效率降低等造成的损失。近些年,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的理念,希望人们尽早养成健康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节省医疗支出。那爱养生的我们还有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养个好身体,省下看病钱呢?一起来看看。
“投资”健康习惯,为自己省钱
医学界已经形成共识,重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少慢性病都可以预防,除了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为日后省下不少治疗开支。专家们总结了三个最关键的防病习惯。
规律运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2017年大陆地区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平均置入支架1.47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张海澄表示,目前临床所用的心脏支架有国产和进口两类,国产支架约0.8万~1.7万元,进口支架约1.2万~2.1万元。一台心脏介入手术不仅包括支架费用,还有运送支架的导管、导丝和球囊等的花销。此外,术后患者需坚持服药,进行必要的降血脂、抗血小板等治疗,每月花费为500~1000元,具体方案需配合定期复查,视恢复情况而定。总体来说,冠心病患者的一场手术至少3万元,且支架不是一劳永逸。如果术后放置支架的地方再次狭窄或其他部位发现狭窄,需再次进行介入手术,又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规律运动对心脏健康的益处不容小觑。运动过程中,心跳力度、次数增加,心肌可获得更充足氧气和营养,心肌纤维增粗,毛细血管增加,心脏功能随之增强,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张海澄表示,一次运动带来的生理变化只是暂时的;长时间运动,比如几周甚至几年,身体才能得到持久性的良好变化。建议大家从小就开始运动,并尝试不同运动,这样能尽早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并长期坚持。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运动时心率最好不要超过“170-年龄”,感受上以微微出汗、次日肌肉不酸痛为宜。
早期筛查。有统计显示,早期病例诊疗费用较中晚期节省近70%。现实中,一位晚期胃癌患者花费20多万元治疗,可能依然无法延长寿命;但如果花1万元早期筛查,癌症尽早得到控制,则可省出14万元,寿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太大影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尤长宣表示,一旦癌症进入晚期,一般意味着患者需终身治疗,费用比较高。因此,尽早筛查十分重要,既能发现早期癌症,又可能发现癌前病变或未癌变的良性病变,进而提前干预,降低良性病变癌变风险,还能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通过预防、早筛早诊,约1/3的肿瘤能预防,还有1/3左右能控制。建议高危人群,比如45岁以上、工作压力较大、有癌症家族史、重度抽烟、有慢性癌前病变或接触射线及特定区域人群,都应进行针对性早筛。
均衡饮食。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约有糖尿病患者1.2亿,在糖尿病相关医疗支出中,中国位居全球第二,约为10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65亿元)。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丁胜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花费主要有三方面:门诊、住院及并发症治疗。病情较轻的患者,一年约花费3000~5000元,但如果病情较重且伴随并发症,年花费则在2万以上。随着病情进展,花费会逐渐增加。而且,糖尿病病程很长,比如50岁患病,接下来30年的费用可能是9万~60万元,甚至更多。
为了不陷入治疗的“无底洞”,糖尿病患者必须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除了规律作息、保持体重、维持情绪平和,一定要均衡饮食,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适量吃鱼、禽、蛋、奶类、大豆等,保证食物多样。丁胜介绍,均衡饮食、规律运动等综合管理不仅能预防糖尿病,还能帮助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减少33%的住院费、40%的医药费,其他费用也有一定比例减少,有些患者甚至能实现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