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在“易损期”死亡率达15% 防控需阵线前移
央广网苏州12月27日消息(记者王启慧)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心力衰竭又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在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人数已占总人口数的1-2%。心力衰竭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而且死亡风险极高。为有效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提升我国心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防控水平,近日,“心衰之旅 全程管理”心衰患者综合管理(简称“HOPE”)项目第二阶段在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上正式启动。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介绍,解决目前诊疗困境、推动心衰患者规范化诊疗、给予患者科学教育及治疗是“HOPE”项目二期的目的,以此来降低患者身体、心理及经济上的三重负担,提升其生活质量。
“目前,心衰管理存在治疗不规范、缺乏长期教育及管理、不同地区及医院间诊断及治疗差异大、患者生活质量差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周京敏介绍,HOPE项目二期重点关注疾病教育、《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宣讲、规范化治疗及患者随访管理四个方面。探索新的规范化诊疗方案,通过多学科全面互动与全新临床科研、实践经验,帮助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逐步强化全程、综合管理意识。
《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立足我国国情和临床指南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国外指南,内容涉及分类、诊断、预防、治疗和管理五大方面的内容,强调心衰综合管理和预防为主、防线前移。
据统计,心衰患者出院后前3个月“易损期”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分别达到15%和30%,慢性心衰患者5年病死率在50%以上,死亡率堪比恶性肿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董吁钢表示,针对中国心衰患者出院时和门诊期间心率控制不理想等情况,《指南》都提出了更为全面和稳妥的应对治疗方案,项目二期对《指南》进行集中宣讲,将有助于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