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路恒科技网

疫情之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心理创伤

栏目:健康丨时间:03-07丨来源:北京晚报丨作者:luheng

  此时,全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攻坚战,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人们经历了紧张、恐慌、悲伤等情绪阶段。近日,有心理咨询专家表示:“随着危险的解除,真正的创伤,会浮出水面。”

  学会调整心态,正视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灾难、病痛、事故等重大事件面前,人类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忽略心理创伤会有怎样的弊端?身处危机之中,人类真的会自我修复吗?我们该如何自救与帮助别人?应对危机,明明救助持续进行,为何受灾/受难者仍觉得没有得到关注与帮助……这一系列问题,著名心理学家戴维B.费尔德曼博士在《幸存心理学》一书中,从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等角度,通过临床研究和事实案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创伤可因心理弹性恢复

  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朱迪思赫尔曼将创伤称作弱者的苦难。而在多舛的命运面前,人人都是弱者。在《创伤与康复》(Trauma and Recovery)一书中,赫尔曼这样写道:“创伤发生时,人瞬间受制于无法抗拒的力量。若是自然力量所致,我们说这是自然灾害。若是人为因素所致,我们称其为暴行。

  创伤危害之巨,非因其罕见,而是因为它超越了普通人对生活的承受力。“在经历不同类型的创伤后,大约1/4的幸存者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在痛苦、虚弱之中。其他人会表现得郁郁寡欢、焦虑不安。

  创伤常使人消沉、悲观,陷入不可自拔的绝望,因此容易忽略人性中自有的强大的心理弹性。令人惊讶的是,甚至在还未走出创伤时,人们仍能欢笑、庆祝、表达爱意、创造,以及改变自我。我们这么说,并非无视创伤带来的痛苦。痛苦真实存在,但心理弹性的存在也并非虚言。人性令人难以置信及鼓舞人心之处在于,它并不像大众所想的那样脆弱,在经历一段苦难后,大多数幸存者都能恢复并重返正常生活。

  穿透悲剧:创伤也使人成长

  近20年来,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以及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创伤幸存者在恢复时都会有积极的变化。这些人似乎从厄运中获得了透视生活的能力,发现了过去忽视的价值和机会。在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后,他们的内心变得无比强大。这些心理增益效果,就是所谓的创伤后成长。

  不过即使经历了内心的成长,大多数幸存者发现他们的表面生活又恢复了原状。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创伤后成长是内在的和隐秘的,心理学家将此称为认知成长。幸存者声称自己较受创伤前更好,也受益于这种改变,然而在外人眼里,他们的生活并无显著变化。当然,这并非说认知成长是一种假象。研究结论很复杂,其中一些显示,认知成长能够减轻情绪压力,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一旦创伤无法避免地发生了,我们应认识到人性中普遍存在的那种惊人的心理弹性,这种力量能够穿透悲剧,以从前难以想象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甚至影响世界。所有人在混沌的逆境中都要经历与苦难的搏斗,逐渐意识到人类厄运的寻常和生活的脆弱。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危机发生在我身边,该如何应对?”

  用现实的希望 来救赎自己和家人

  一个简单有效的等式可以写成:现实看待当下处境 + 强烈认为个人有能力控制个人命运 = 基于现实的希望。几十种研究曾证明基于现实的希望可能创造更佳的结果,比如成功的体育事业,更优异的大学成绩,生理、心理健康,更有意义的生活,甚至更好的心理疗效。

  满怀希望地思考,常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收集关于某一问题的信息,向他人寻求帮助,并采取行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员娜塔莉伊格慕、朱丽塞尔奎斯特以及南希艾森伯格验证了这一观点。他们采访了乌干达农村的52个青少年,调查积极思维和应对逆境之间的关系。在乌干达,不幸随处可见。21%的孩子在13岁左右时失去了父亲或母亲。63%的孩子没有足够的粮食,56%曾目睹暴力场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问题层出不穷。“父亲去世让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一度我以为可能没学上了,”一个男孩解释道,“我们完全没有食物来源。我的母亲没有工作,也不知道怎么找工作。”调查结果显示,研究中有着高目标的孩子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关键地,他们常常会更积极地解决问题,不会囿于既定的悲惨现实,而是会尝试不同方法让自己过得舒服,提高生活质量。

2020-03-07 15:07 发布 丨 人浏览

热点推荐

微信
公众号

微信扫码,即可关注

意见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