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健康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纲要提出了健康优先的原则,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据研究显示,有效的控制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不合理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和2/3的慢性残疾。而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病及肿瘤都与吸烟、过量饮酒、饮食不合理、体力活动不足、长期过劳、精神紧张和心情郁闷等几种共同生活方式有关。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它应该是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把危险因素变为健康因素。归纳起来有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节律生活、自身压力健康缓解等。
一、戒烟限酒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016年,全球超过11亿≥15岁的人吸烟。吸烟是一种典型的成瘾行为,不仅戒断困难、复发率也很高。这种成瘾行为具有强烈的心理、生理、社会依赖,戒烟不仅需要个人认知与毅力、家人鼓励与配合,同时公共卫生策略、支持环境必不可少,因此戒烟是一件艰巨的、社会性的任务。被动吸烟同样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高血压患者吸烟显著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停止吸烟,身体则会发生一些变化:8小时左右,体内一氧化碳、血氧水平趋于正常;72小时,呼吸较轻松,肺活量开始增加……10年患肺癌几率可降低到接近从不吸烟人群,癌前细胞被替代。吸烟没有适量,只有不吸,不管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有专家指出,每日和吸烟者在一起呆上15分钟以上,吸“二手烟”者的危害便等同于吸烟者。二手烟对孕妇影响巨大,或导致孕妇产出低体重新生儿概率增加,是儿童气管炎、肺炎和哮喘发作、儿童中耳炎、婴儿猝死综合症等的致病原因。
过量饮酒会引起肝病、胰腺疾病、脑部和心脏损害,并使发生多种癌症的危险性增加;酗酒会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则是我国最常见、最普遍的慢性病之一。高血压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肾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男性建议每天饮用酒啤酒不超过75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250毫升,38°白酒不超过75g,高度白酒不超过50g;女性饮酒控制在男性建议量的60%内为宜。虽然目前对饮酒与健康关系没有特别准确的结论,过量饮酒的危害仍是显而易见的,任何剂量的经常性饮酒均与全因死亡降低无关。
二、平衡膳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指出了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吃,是身体活动获得营养物质、能量来源的最主要来源。对于普通人群,对于健康饮食,认知知识与思维概念是基本拥有的,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营养食品或者含有某一种/几种功效原料的食品。然而利用常规的食材来亲自动手满足膳食平衡,是一个比较难坚持的事情,如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烹调油2530克,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等。所以有越来越多的营养配餐餐饮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开始聘请专业配餐人员进行员工餐设计,越来越多的营养均衡的代餐产品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更方便的根据个体或群体的能量消耗、饮食习惯,提供合理的一日三餐的供能比例,来满足饮食物多样性、营养素均衡性、能量合理性。
三、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一般人群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缺乏运动,摄入能量长期大于消耗能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体重上升,体重增加则主要来源于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合理的“吃”,健康的“动”,不仅可以保持健康体重,美好体型,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等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风险。体质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标准,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m);一般成人控制在18.5≤BMI <24kg/m2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