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核“示范片区”垃圾分类 已形成四种回收模式(2)
部分示范片区完成验收
北青报记者从西城区城市管理委获悉,上个月,作为西城区首个垃圾分类示范区,新街口街道完成了垃圾分类示范区的验收工作,目前验收结果尚未公布。按照市里的部署,随着该区第一批示范片区验收完成,第二批共4个街道的示范片区验收工作也即将启动。
据了解,新街口街道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目前已经覆盖到所有99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分类垃圾桶,并向居民提供分类垃圾袋,同时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随后,街道在胡同平房区也开展了垃圾分类,例如西四北头条、北二条胡同采取撤桶撤站,由流动车上门收集垃圾的举措;前公用、育德、大觉等社区则是定时定点回收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
“正是前期的工作为此次验收奠定了基础。”新街口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式验收历时3天,负责验收工作的专家和第三方公司抽取了10个小区、5个餐饮机构以及5个党政机关,验收流程除了进行问卷调查之外,还入户检查居民和企业的垃圾分类情况。验收组还全程跟随运输厨余垃圾或餐厨垃圾的专业车辆实地“监督”。验收结束后,新街口街道还向验收组提供了三年的工作报告以及验收总结。据介绍,验收组总体对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给予认可和肯定,同时也对垃圾桶站的点位设置、居民源头投放等问题提出建议。
朝阳区劲松街道也于上周进行了验收,结果还没有公布。其他已经开展创建示范片区的街乡镇可能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迎来验收。今年将在朝阳全区43个街乡镇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做到全覆盖。
朝阳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级部门会聘请第三方专家,对开展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街乡镇辖区内的单位,用不打招呼直插现场的方式进行抽查。“验收的标准很多很细,比如说四类垃圾桶,缺一个就不合格,还要查看街乡镇对垃圾分类从人员到资金的投入等等。”
四种垃圾分类模式各有特点
北青报记者在蹲点中发现,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目前本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四种垃圾投放模式。第一种是有人值守的垃圾分类驿站、小屋,鼓励参与,奖励积分;第二种是设置智能投放箱;第三种是上门回收再生资源、厨余垃圾,方便群众投放;第四种是撤桶撤站,定时定点流动收集。
而垃圾分类的方式,北京和上海基本相同,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分法”。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所谓人工值守,普遍是街道聘请的第三方公司请来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他们大多兼顾着办理积分、社区巡回指导分类以及上门回收等工作。而积分鼓励政策是当下大部分社区采取的方式。据八宝山街道垃圾分类负责人赵岩介绍,这个积分兑换点可以辐射沁山水南区的1300多户居民,每天的厨余垃圾大概出3-4桶,约800公斤左右。石景山城管委垃圾分类负责人侯淼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在石景山八宝山街道、五里坨街道、苹果园街道、八角街道等五个街道设立,共有11个站点,接下来,还将增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