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路恒科技网

老铁路人见证“从绿皮车到贴地飞行”

栏目:新闻丨时间:09-26丨来源:石家庄新闻网丨作者:luheng

 老铁路人见证“从绿皮车到贴地飞行”
  与绿皮车相伴40年 如今动车飞驰画面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

  □本报记者 红珊 通讯员 信宝忠

  铁路唐山站退休职工宋宝根,出生于1949年10月2日,因此他常说自己“是听着开国大典礼炮声出生的人”。从学校到部队,再到唐山火车站工作,宋宝根始终走在先进的行列,即使退休后仍屡获奖励。回首过往,这位老铁路人感触最深的是铁路大发展,坦言虽然在岗40年没能赶上高铁时代,但如今每每看到唐山造出的动车风驰电掣的身影,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

  部队好战士 铁路好职工

  宋宝根在家里5个孩子中排行老三,1968年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那时候家里穷,当兵是件既光荣又能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好事。”宋宝根说,那时候家中有儿去当兵,不光能让“全家光荣”,还能为家里减轻些经济压力。当然,走进兵营的年轻人都怀揣着到部队大熔炉里历练自己、报效祖国的男儿梦,他也不例外。

  在部队的两年中,宋宝根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射击、投弹、刺杀等训练项目,成绩都名列前茅,连续两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退役后,宋宝根被分配到我国建站最早的唐山火车站,成为一名调车组工人。

  调车组工作全部是户外作业,是铁路外勤工作中最为辛苦,也是最为危险的工种。然而宋宝根依旧保持着吃苦耐劳、敬业争先的军人本色,从最初担任列车制动员、连接员、调车员一步步晋升为调车指导、运转车间副主任、安全室技术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同时,兴趣广泛的他又是单位里的文体骨干,下棋、武术、踢毽球、玩乐器、打乒乓球样样都能拿得起来、玩得漂亮,经常在各种比赛中斩获佳绩或担当裁判,因此也是响当当的“工会积极分子”,在站段乃至分局、路局都小有名气。

  经历唐山大地震成“新闻人物”

  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是宋宝根最为刻骨铭心的一件事。

  “当天晚上,我在车站西部专用线上挂车,当我正坐在一辆装满毛竹的车顶上,用右手信号灯给机车司机发出顶进信号时,就听‘咣’的一声巨响,车体猛烈摇晃并颠簸起来,差点把我从车顶上掀下去,幸好有车帮挡住,才使我没有滚落到地面上。这时我在慌乱中突然意识到‘这是地震’,两手不顾一切地死死抓住捆毛竹的铁丝,让身体尽量能向上靠,以免毛竹滚落或车体倾倒把我埋在下边。待震动平息,我才慢慢松开手,这才捡回了一条命,两手已勒出了深深的血印。”

  这段经历,宋宝根已向家人、向朋友、向所有寻访过他的媒体记者和文学作家讲述了无数次。因为这段惊险经历,使他一度成了各路媒体争相采访的“新闻人物”。著名作家钱钢把他的这段经历写进了《唐山大地震》一书;在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央视《生活》栏目还专门采访了他。

  震后几日,宋宝根与工友们全部投入到抗震抢险、运送伤员和物资的工作中。“地震致使唐山通往天津、北京、沈阳的铁路运输线全部中断,为了迅速抢通受损铁道线,尽快运出伤员,接进救灾物资,我们铁路职工和前来救援的铁道兵指战员一起披星戴月昼夜奋战。到8月3日,滦县以东通车;8月7日,唐山以东通车;8月10日,唐山至塘沽段通车,京山线全线抢通。”再度回忆起当年奋战抢通的日子,宋宝根仍激动不已。

  今昔对比中见证发展

  从1970年参加工作至2009年正式退休,宋宝根始终与铁道线上的绿皮车打交道,亲眼见证了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的发展历程。他这位铁轨上的“指挥员”也“鸟枪换炮”,手中的小旗、信号灯及脖子上挂的口哨,全被一部电台对讲机所取代,溜放调车靠电台指挥即可准确、轻松又安全地完成,再也不用像电影《铁道游击队》里飞虎队员那样,将身子挂在行进中的车厢外,不时飞上飞下观察机车速度与距离,给司机发出调车信号了。宋宝根还清楚地记得,为了在车轮下“打眼”防止溜滑,有一次他差点被轧掉手指。

2019-09-26 16:02 发布 丨 人浏览

热点推荐

微信
公众号

微信扫码,即可关注

意见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