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时尚圈不能忽略汉服文化的流行?(5)
姚可欣称自己为“明制党”,且她只去几家同样讲究形制的老店购买。在她的观察中,每隔两三年,汉服圈内就会根据最新出土的文物引发一轮关于汉服形制的争议,“观念阶段性地会被冲击一下,一下子说魏晋风不是汉服,齐胸襦裙也不是,也有人说汉服圈子戾气特别重,但这是这个圈子发展到现在的必然过程。”她说。
在颇为苛刻的消费者面前,商家一边受到关于形制的牵制,一边需要尽量将汉服往时尚化和实用性靠拢,争取更多消费者。吕晓玮设计的原则是,“我们是复兴汉服,不是复原,也不是复古。有的考究派觉得,古代存在的才能做,没有的、不清楚的不能做,做也必须要和古代做得一样。但我的理论是,出土的只能证明古代有,不能证明其他东西无。”
她告诉《第一财经》杂志,在汉服圈内,有一批研究汉服史料的“草根”汉服迷,他们并非科班出身,但会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上传到社交媒体。这些内容会成为商家设计汉服的风向标,甚至是制作“爆款”的素材。
虽然出土文物的样式可以直接拿来参考,但通常尺码无法直接照搬出土的文物通常只有一个尺寸,而商家需要考量如何按照现代人的尺寸来设计同款,例如,是按照增加5厘米还是3厘米来规定一个新码,吕晓玮将这个过程称为“放量”。“我们作为商家,必须要研究和反复试验,给出一个可以标准化和量产的尺码和款式,但有的消费者因为我们做的和出土文物尺寸不同,就来批评我们。”
“放量”只是汉服日常化的最基本操作,商家还得不断尝试如何在汉服中注入更多时尚化的元素,这一点可能会通过修改颜色、花纹、面料材质甚至版型来实现。为此,重回汉唐在2015年为汉服改良与时尚化专门推出了副线品牌华小夏,在今年4月底上新了一件交领上襦背带裙。设计团队将一条汉服长裙的下部做了改短,将普通袖口用当下流行的泡泡袖替代,再加上背带的元素,“目的是做出学生装的感觉”。还有一件男款日常对襟衫外套,设计团队使用西服的面料代替原本的材质,实现类似于穿风衣的效果。“我们没有企图用汉服取代现在的时装,只是想要给消费者多提供一些选择,在汉服中也有各种尝试,例如小清新、古典或者炫酷风格都可以购买到。”吕晓玮说。
由于汉服作为日常服装穿着才刚刚开始,商家还得承担帮助消费者穿搭的任务。吕晓玮的设计师通常需要接受半年时间的训练,包括在画设计稿时就要根据服装风格确定好拍摄的景区、模特的风格,以及搭配什么样的包、鞋子和其他道具,就连页面宣传的文案也由设计师负责。
在一些汉服品牌的商品海报上,模特可能站在园林中凹造型,也有可能身处时尚的写字楼前。洛梅笙对类似“表达方式的时尚化”直言不讳,“这样拍一些类似于时装杂志广告感觉的照片和视频,让衣服看上去比较美,其实就是刺激消费者购买和穿它的欲望。”
她并不排斥汉服的日常化甚至时尚化的发展趋势。她认为时尚化需要保留原先的形制,但能够在搭配上做一些改变,例如搭配一些现代化的配饰,像高跟鞋或者遮阳帽。“如果将汉服改成西方审美标准的话,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宁可要一件不太好看,但形制正确的汉服。只要形制是正确的,其实有无数种方式可以美化它。”